還一湖碧水,留一抹鄉情
- 發布時間:2022-09-01
- 來源: 原創
- 閱讀量:
北民湖在澧縣東北部,原稱為百甕垸,并非天然湖泊,系澧水尾閭與松滋河間河跡洼地。據說原本其間只有一條無名的小河流過。1952年將其劃為蓄洪區,經1954年蓄洪后始集水成湖。據周邊老人講,垸內曾有很多屋場。曾經熱鬧繁忙的涔陽古道就從北民湖的合同鋪經過。北民湖內原有大小島嶼眾多,這些島嶼都有著不同的名字,例如:七星堆、犀牛崗、施家屋場等等,這些名字承載著百甕垸的人文和歷史,但隨著時間的流逝、風浪的沖刷,這些人文和歷史都被淹沒在了一汪湖泊之下。
北民湖湖面開闊,動植物資源豐富,曾是天然的捕撈集散地,也是數以萬計的鳥類理想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。多年來,受上游來水及周邊農田來水污染和投肥養魚影響,北民湖水質下降,北民湖水域內也難以見到昔日的水草植物,天然魚種逐步衰退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受到嚴重威脅。為了使濕地生態功能得到搶救性保護和恢復,2022年1月,澧縣人民政府落實省、市有關澧縣北民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工作要求,將北民湖交由澧縣澧州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管理經營。為推進北民湖水環境質量全面改善,澧縣澧州實業公司正開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要舉措:一是實施北民湖湖濱帶生態修復建設、湖區重污染區域環保清淤工程、湖體水域生態修復建設等涔水(北民湖)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建設;二是杜絕水體投肥,實施“人放天養”水產養殖;三是開展夏季熱水魚捕撈,科學輪捕輪放。現在,北民湖水環境提質改善效果明顯,天又藍了,水漸清了,鳥兒也回來了。
相信不久之后,映入人們眼簾的北民湖,會是一幅如詩如畫的美麗畫卷,天高云淡的藍天下,一望無垠的湖面波光粼粼,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,讓人心曠神怡,蕩滌靈魂……
擬稿:鄧華 校稿:孫軍 初審:蔣俊原 審核:張可軍